电影《哥斯拉2014》

Part 1:哥斯拉

如我之前所说的,电影中的怪物通常是人类恐惧的具体化和象征,而一些怪物由于塑造的成功,怪物本身已经超越了它所象征的意义而留在观众的记忆中。哥斯拉即是这样的一个怪物。

一个怪物塑造得是否成功,可以有许多不同的评价标准,比如在通常的科幻片中,我们会考虑怪物是否足够真实,因为真实可信的怪物才能让我们更真切地融入影片中;比如是否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因为随着观众的成熟,我们需要怪兽富有内涵,而不仅仅是充当让情节显得惊险刺激的调料。

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是某种怪物能不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是不是具有鲜明的个性。最近几年来,科幻片中出现的诸多外星人和怪物只是刻意追求外表的怪诞,却没有独特的个性,因而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怪物不多。

怪物的形象、行为和周围的环境是一体的,举个例子,电影中霸王龙的登场次数不少,但让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侏罗纪公园》里的雷克斯,它到来前,杯中、坑中的水会泛起阵阵涟漪,当它到来时会发出飓风般的吼叫,而当它离去,你会看到它行走后留下的深深脚印,以及被掀翻的小汽车或其它设施。如今,它的叫声和脚印正如它的名片一般,深深烙印在影迷记忆之中。

而言及哥斯拉的名片,首先要谈的就是它硕大无朋的身躯,震耳欲聋的吼叫。影片中的哥斯拉高达107米,体重9万吨,仅仅是尾巴就长达167米。如果这样的数据不好理解,那么看看它在片中的表现吧,就如我在前文所述:其背鳍露出水面时状似小岛,让军舰相形见绌;它登陆时会引发海啸,走路时会引起地震,而即便在摩天大楼之间,它就是可以比肩大楼的庞然大物。另外,即便你要诟病哥斯拉登场时间少,你也不得不承认影片把哥斯拉的一肌一容都做得足够细致。片中任何一处哥斯拉潜行只露背鳍的画面里,你都会觉得画面里的背鳍仿佛真实存在,因为粗糙的纹理,以及斑驳的盐斑让背鳍拥有足够多的细节。而当镜头对准哥斯拉的皮肤的时候,50万个多边形所描绘出来的纹理既显出哥斯拉身躯庞大,也让人感到那如鳄鱼表皮般粗糙的甲胄坚不可摧。尽管这次哥斯拉的皮肤不再有1954年那种因遭受辐射而变得粗砺可怖的感觉,但这也正是因为这次哥斯拉的象征意义改变了,所以在形象上作出了相应的变化。

这一次,哥斯拉象征的是自然的力量,因而被设定为自然界中一种古老的依赖辐射维持生命周期的生物,因为地球表面辐射减弱而躲藏到了辐射量更高的深海之中,这个种族个体巨大,并且是自然界中的顶级猎食者,在维持生态平衡和限制其它核能生物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应当说这样的设定显得真实可信,并且以哥斯拉象征自然界的力量,使得哥斯拉能非常好地为主题服务,从内涵层面来说,这次的哥斯拉如同1954年那样依旧是对人类的警示。

谈到哥斯拉的个性,导演加里斯·爱德华斯把它塑造成“最后的武士”,认为它有如“黑暗骑士”一般,虽遭周围的人误解,却依旧坚持完成自己心中正确的事,他创造出来的哥斯拉并非邪恶之化身,哥斯拉不袭击人类也只是全然无视人类,它是自然力量的彰显。我认为这个想法是非常有个性的。之前的28部电影(不考虑斯拉)中,哥斯拉正邪不定,如果不是真正把系列看完的观众,包括我这样偶尔查维基的一般影迷,也办法给哥斯拉是好是坏,是干嘛的定性。如今,爱德华斯将制作属于他的哥斯拉三部曲,至少在这三部曲中哥斯拉的形象有了个明确的定位,至于这样的形象是成功还是失败,我觉得还得看之后的造化。而至少在2014年的这部电影里,哥斯拉的这种形象表现得还很不丰满,结尾给人的感觉还是有些仓促,并且刻意而为之了。

Part 2:穆托

提及穆托时我坚持用中文词汇,是因为M.U.T.O.(MassiveUnidentified Terrestrial organism)是一个集合名词,不限定于某个物种,穆托属于M.U.T.O.,但不见得每个M.U.T.O.都是穆托,而片中却没有给出穆托具体的称谓。

穆托是很有意思的生物,尽管是第一次登场,但是从片中人物的对话里我们对其也有一定的了解。这是种形态很像大型昆虫的生物,雄的个体较小,能够振翅飞翔,而雌性体型硕大,只能在地面间行走;它们直接以核物质为食,对核能的需求极大;它们有一套交流系统,即便远隔半个地球也能传达自己的信息;它们繁殖能力强,为了繁殖甚至将蛋产在哥斯拉体内,从而成为哥斯拉的宿敌;它们活着的时候眼睛和肢体末端会发光,卵和茧也会,同时卵带还会不断发出疙瘩疙瘩的声音,这些特征显示出这种生物体内有很高的能量,并且即便处于幼体状态就有很强的活力;而这群生物对人又具有一定的敌意,虽然没有刻意消灭人类的意愿,但显然对人类的存在感到不适,遭到攻击时会毫不犹豫予以回击。

我个人认为穆托的设计还算成功。

首先它们的行为和习性都很类似于自然界的生物,即便对核能的利用让它们比一般的生物更可怕,但它们的行为还是属于正常动物的范畴。例如,它们依靠地震波和叫声对话和交流,公穆托用礼物吸引雌性交配;母穆托生产后虽然体能下降(自然界的生物生产的时候都会消耗大量的体能的吧)依然凭着保护幼崽的意志迎战哥斯拉(尽管局面压倒性地不利),并在幼崽被消灭后表现了哀伤和愤怒的情感。这样的细节让穆托显得立体真实,穆托不是单纯为了打斗或者破坏而生造出来的没有个性的东西。

其次,它们的EMP能力以及对核能的消耗又极具科幻的色彩,它们既会被哥斯拉捕食又会寄生于哥斯拉,这样的设定从另一个角度让哥斯拉也显得真实,因为哥斯拉也只是大自然中的一个物种,也绝非全然无敌的存在,哥斯拉的生存面临着来自穆托的威胁。

再次,黑色的身躯配上橘红的光芒,显示着它们是危险的存在,也影射它们对于人类世界来说,是带来毁灭和破坏的可怕的噩梦——黑色是死亡的颜色,橙红让人联想核爆的火球——而这又正是人类自己引来的。

最后,言及穆托的战力,我们可以看到体型较小而行动敏捷的公穆托让这只史上最大的哥斯拉陷入了苦战,甚至被哥斯拉抓住也有办法挣脱;而母穆托虽然被哥斯拉以压倒性优势击退,但我认为多少还是受生产消耗体力的影响,更不要说最后中了哥斯拉的原子吐息,即便外表无损,但也筋疲力尽。总之,这对穆托组合,称得上是哥斯拉的对手。

不管你是吐槽穆托也好,欣赏穆托也罢,至少这次穆托不会是那种让人过目即忘的怪物,至少它值得你去吐槽,至少穆托夫妇会是一对被人记住的“异性恋”。

综述:

正如我上文中所说,近年来怪兽电影比较式微,曾经的怪兽设计大师斯坦利·温斯顿去世以后,我们能看到的经典科幻怪物形象就越来越少了。这同时也和另一个趋势有关,就是现在的科幻创作已经进入泛科幻时代,科幻片越来越多,然而大都是一些使用科幻元素的电影,诸如迪士尼旗下根据漫威漫画改编的复仇者联盟系列,华纳时代在酝酿的正义联盟系列,真正有科幻思想内核的科幻片其实并不多。

真正的科幻片,不单单是背景设计中加入科幻的元素,而应该在主题思想上思考科幻中的命题,所谓科幻的命题,即是依据人类现有的理论、科学技术以及社会状况,幻想人类未来的世界及在那样的世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借由这种对“可能性”的幻想反思现在,警示现在。科幻从根本上说不是对未来的预测,不是对问题的具体解决办法,但更不是天马行空的想像的杂耍,而是一种思考的维度,一种探讨的方法,一种有重要潜在价值的创造。

从这个角度讲,2009年思考环保问题和人类未来扩张问题的《阿凡达》,思考人类排外主义的《第九区》,思考人造人权利的《月球》才是既正统又优秀的科幻片,甚至对于诺兰的《黑暗骑士》系列和《盗梦空间》,我更把愿意把它们当作犯罪片,而非科幻片。

2014版《哥斯拉》从主题上来讲是一部真正的科幻片,可惜由于剧情的时常走神导致它主题不够突出,这是一个非常可惜的事。

而回到怪兽电影这个问题上,如今成功的原创怪物并不多,《苜蓿地》里的“苜蓿”虽然让人记忆犹新,但在影片中谈不上有什么个性;《超级8》里的外星人只是个过客;《环太平洋》里的开菊兽带着对日本特摄怪兽的致敬而来,但也因此算不上完全的原创,而且即便算是原创,也因为篇幅有限而表现不足。

另一方面,翻拍或者续集中的怪物,也不见得就都能取得成功。2010年的新《铁血战士》是部烂片,里面的铁血战士相比原来也根本没有什么突破;《普罗米修斯》中的新怪物也许比原来的异形更恶心,但出场太少,我们对它们根本谈不上了解。

从这个角度讲,《哥斯拉》绝对是部值得称道的影片,它至少谈得上成功,既保留了原版的主题,又融入了新的思考,还成功展现了哥斯拉的形象,应该说是多年来少有的成功的怪兽电影了。

但是,如我在配乐部分所说,《哥斯拉》又是一部很传统的、带有怀旧情绪的怪兽电影,不管是因为爱德华斯的理念还是确实因为预算有限的影响,怪兽的登场半遮半掩,同时怪兽本身又不是影片真正的主角,穆托也好哥斯拉也罢,不过是某种概念的象征。在这个时代,真正能欣赏怪兽并思考怪兽内涵的观众不多,并且糟糕的是,在许多观众眼里,怪兽们都是小孩子才看才会喜欢的东西,或者最多只是用来秀特效和场面的道具。怀有这样的偏见,他们是绝对不会仔细思考2014版《哥斯拉》中怪物的象征意义的,而怪兽打斗戏份不足,恰好成为他们对本片口诛笔伐的重大理由。

另外,本片绝对不是非常“现代”的商业大片。

尽管我很鄙视迈克尔·贝的《变形金刚》,但是《变形金刚》为这些年来的商业大片创造了一个可供量产化参照的典范。影片上映前应该有大规模的宣传造势,并且最好让观众知道片子要说什么;夸张的特效制作和大场面展示,冲击感极强的音效,这是最直接展现电影院设备优势的元素;配上优秀的配乐,再加上点廉价的煽情,就可以骗到同样廉价的眼泪,如果再来一两句带有哲理的台词,就能在某些观众的潜意识中为片子加足分量;至于剧情,只要用打斗来填充没有故事的时间,就能让故事连贯起来,撑够一部电影的时长;如果有明星、偶像的加盟就更好,《变形金刚》甚至让Linkin Park来为他们制作主题曲;除此之外,还要有一定的插科打诨,增强影片的娱乐色彩,因为剧情烂遭人厌,但搞笑和幽默永远是你没有理由抗拒的东西。

现在,《变心金刚》又作为商业化的典范,展现其对市场敏锐的感知。中国电影市场是块大蛋糕,讨好中国观众能赢得难以预计的票房,于是乎虽然主创团队说没有中国特供版变4,但实际上变4却仿佛为中国观众打造。

对比来看,2014版《哥斯拉》在宣传时搞神秘主义,也开设了M.U.T.O.相关的网站玩起了病毒营销,可惜的是《哥斯拉》与《黑暗骑士》、《盗梦空间》不一样,这里的主创团队没有那样的号召力,所以这种宣传也许能引来一些怪兽或科幻相关爱好者,而对其他一般观众而言,只会让他们产生不知所云的感觉。而本片又极为严肃,几乎没有搞笑和幽默的段落,再加上影片后半段灰蒙的背景,这部《哥斯拉》俨然是一部灰色而冷峻的片子,商业亲缘力当然有所不足。

但是,我们最不希望看到的,还是《哥斯拉》落入俗套,成为庸俗而毫无内涵的快餐式大片。我依然相信,接下来的两部《哥斯拉》应当继续保持本片的严肃风格,只是创作手法和叙事应该更加成熟,应该更加紧贴主题。

这里还要提到的与主题相关的一个问题是,在创作这部《哥斯拉》时,相关的隐喻和人物故事有很大程度上表现在了前传漫画中,影片本身的发挥显得不足,这恐怕也是爱德华斯经验不足所致。本片不像《苜蓿地》那样以手法取胜,所以让电影外的故事与电影内的故事一样多甚至电影外的故事比电影内的故事还多,绝对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可以想见,在之后的两部《哥斯拉》会更商业,也一定会尽更大努力讨好中国观众(就像本片在中国上映时爱德华斯来宣传,强调片中有中国元素一样),这些事情无可厚非,而我只是希望,在接下来的故事里,爱德华斯在第一部所确立的风格会更成熟,我们会依旧喜欢他所描绘的哥斯拉,而影片会给我们带来真正的惊喜。



文章来自: 本站原创
Tags: 电影
评论: 1 | 查看次数: 3952
你没有权限发表评论!